四、戊戌变法
甲午战争后,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,维新思想迅速传播。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,以康有为、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,发动了一场旨在挽救民族危亡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变法维新运动。1898年6月11日,光绪皇帝下诏变法,开始实行“新政”,全国建立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国家,即“百日维新”(戊戌变法)。同年9月21日,慈禧发动戊戌政变,大肆捕杀维新党人,“戊戌六君子”(即谭嗣同、康广仁、林旭、杨深秀、杨锐、刘光)被残忍惨遭杀害。此次变法运动是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,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,是一次挽救民族危亡、维护独立主权的爱国政治运动,但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力量薄弱,并且未能发动群众,最终以失败告终。
五、义和团
义和团,又称庚子事变,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“扶清灭洋”为口号,针对西方在华人士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,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次革命高潮。
六、清末新政
1901年1月29日,慈禧太后下诏变法,开始实行新政。 新政主要内容包括:一、改革官制、整顿吏治(政治方面),于1908年颁布《钦定宪法大纲》,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性文件;二、改革军制、编练新军(军事方面);三、振兴商务、奖励实业(经济方面);四、废科举、办学堂、奖游学(教育方面),于1905年,颁布新学制,宣布次年废除科举考试,沿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考试就此结束。“清末新政”是清政府为维护其封建统治,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,它不可能是一次有成效的改革,但其中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