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可否认,易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园中的璀璨之星。不论是道家,还是儒家,甚至是佛家,各派学说都可以在易学中得到启示。而,从隋朝开始实行的科举考试至如今的公务员选拔考试,在承担为国家选贤与能的同时,亦潜移默化的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,易学做为我中华文化之根基,亦淋漓尽致的体现于考试内容之中。其中,“易学”之三易原则在申论考试中的表达尤为明显。
由“不易”原则看申论命题。所谓“不易”,即指世界万物多样变化之中,必有守常制恒的规律可循。诚如道德经,由易学之“阴阳合德,刚柔相继”得“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倾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”之事物协调互补之亘古规律。纵观近几年申论真题,剖析之后不难发现,申论在命题层面亦有规律可循。一是紧扣“考用一致”之人才选拔规律。“社会认知能力”是政府工作的基础,申论话题的选择,恰相当注重选取社会角度之必然性话题。二是遵循“科学实用”之考试原则。毋庸置疑,之于人才选拔,考试是必要手段之一,而试题的科学性、实用性,直接决定选拔人才之贤能否。纵观近几年申论命题, “科学实用”的原则是命题者心中的“一座灯塔”。就拿分值维持在35-40分的议论文写作来看,研究近几年的命题,不难发现,尽管命题表现方式上做了细微调整,却还依然坚持申论考试属于限定论题的思想表达。而且,迄今为止,要更准确把握文章论题,做到不跑题、不偏题,还必须深度解读命题要求及材料主旨之间的联系。这些恰好符合“有据可查”之科学原则,以及“侧重岗位能力测评”之实用原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