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革开放以来,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“三农”工作,共经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、乡镇企业的大规模建立、农民工大军的产生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四个阶段(存在明显的主观化问题,这里所讲的四个阶段,只是考生想当然的自我总结,有失准确。具体来讲,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阶段有:1978—1984年: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进和农村微观经营主体的重构; 1985-1991年: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,乡镇企业异军突起;1992-1997年: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的提出,强调土地承包经营的稳定性,稳步推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流通体制改革;1998至今: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,农业税的废除,以工补农、以城带乡阶段的到来。),取得了巨大的成果:粮食的连年增产,解决13亿农民的吃饭问题;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;农业结构优化,产生大批的农业龙头企业等成绩。但是,我们也必须看到,我国现代农业化水平和国际上现代农业化水平的差距。
发达国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,实现规模经营;通过提高资源产出率,实现集约化经营等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,完成率农业现代化。而我国的乡村大地上还存在飞机喷洒农药与老水牛犁田共存的情景,先进与落后,集约与粗放,开放与闭塞同时呈现。虽然这是由我国特殊国情造成的:人口多,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;耕地少,仅为世界平均的40%;环境脆弱、资源短缺;经济欠发达,人均生产总值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一半等,但是我们必须克服现实的困难,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。
一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。不断完善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基本条件的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,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,降低经营风险和成本,从而改变农业弱势产业的地位。二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。现代农业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和发展的,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之曾。像美国、日本采用现代高科技培育出的新品种谷物使它们的亩产量突破500公斤,远远高出我国。三、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。生产经营的专业化、组织化、社会化和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。现代农业突破传统的产销脱节、部门割裂、城乡界限明显等局限性,通过发展龙头企和专业化公司及农业产业基地,将分散经营的农民联合起来走进市场,极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的经济效益。四、健全农业教育、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。完善的农业教育体系,形成集教育、科研、科技推广于一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,能有效提高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,提高农民素质。让他们不仅学会田间栽培技术,会熟练操作各种农业机械,同时,还熟悉农产品市场,会经营管理。
农业的现代化建设,由于各国自然条件和国情不同,具体道路和模式也不相同。我国要从实际国情出发,走一条能扬长避短、可操作、走的通的道路,说到底就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。